江文章教授的喝水觀念問與答 Q&A
「人能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水。」水對人類生命的維持非常重要,但是每天大量喝水有無必要,是否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這些問題似乎尚未引起大家的重視。您可能每天無知地大量喝水,已讓您未蒙其利,已受其害,江文章教授用他的專業告誡我們喝水要適量。
Q1. 因為人是水做的,水喝愈多愈好嗎?錯
A1. 剛出生嬰兒的水分約佔體重的85%,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和骨骼增加,水分佔體重的百分比隨之降低,例如小孩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70-80%,成年男性60-65%,成年女性55-60%,老年人約50%。大家常開玩笑說,女人是水做的,這會讓人誤以為女人體內的水含量高於男人。事實上,男人是比女人高的!每個人每天的總需要水量不同,在「量出為入」的原則下,喝水量也隨之不同。不要把肚子當水桶,喝水要適量。
Q2. 國人每天應該攝取8杯水,對嗎?錯
A2. 每個人每天水的流失量會受到攝取的水量、體表面積、運動、體力活動、天候、居家環境和生理狀況等因素的影響。例如,體重60公斤普通勞動量的健康成年人,每天總需要水量是2,000毫升(平均每公斤體重33.3毫升),為了維持體內水分的代謝平衡,必須補充2,000毫升水。如果三餐均衡攝取,由固態和半固態食物提供的水約有600毫升;由食物中營養素在體內氧化燃燒所產生的代謝水約200毫升,因此液態水的喝水量每天只要1,200毫升(相當於一公斤體重20毫升),就已充分足夠。
Q3. 平常流汗量很多,而排尿量很少,正常嗎?不正常
A3. 流汗是為了調節體溫而排水,並非為了排水而排水。普通勞動量的60公斤成年人一天約流汗400毫升,排尿量約1,200毫升。即使運動後適度補充水分後,其一天排尿次數應5至8次,排尿量在800至1500毫升之間。若一天的排尿次數多於10次;排尿量低於600毫升或高於2,500毫升,都屬於不正常。
Q4. 痛風或結石患者,每天都要儘量多喝水嗎?錯
A4. 痛風或結石患者,在發作期間應多喝水(比建議量增加約50%),但在症狀減輕後應配合其他療法把喝水量減少以免增加心臟和腎臟負擔。當2,000年拙著「健康飲食新主張」出書,報紙刊載我的「長期喝水過量是現代人的通病」一文後,有臨床30年的中醫師來函指出:腎結石患者大量喝水,會導致嚴重水腫造成腰痠、疲勞;若喝水多些但不過量,則其症狀可緩解。
Q5. 長期湯湯水水過量,可能導致肥胖、虛胖,體型走樣嗎?對
A5. 台灣肥胖防治衛教學會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期間1,300多人的食物流量表,發現國人普遍吃太飽、喝太多湯湯水水飲品,使得胃體積被撐大兩三倍,成為肥胖的主因。根據日本御醫莊淑旂博士的臨床觀察,長期過量喝水不但增加心臟和腎臟的負擔,而且降低胃的殺菌力和胃腸的消化吸收能力,久而久之容易水分代謝異常、體型走樣、手腳末梢冰冷,嚴重者心肌擴大、心悸、胃下垂、腎水腫甚至下肢無力等。連喝水都會體重增加、虛胖者,表示其體內水分代謝已嚴重異常。
Q6. 運動後,猛灌水,好不好?不好
A6. 跑步、爬樓梯、爬山、運動後流汗多,讓人喘不過氣,這時候突然猛灌水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因為運動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身體處於疲憊中,脹氣難以消除;而且喝水會阻礙排氣,一旦氣無法排出,將造成心臟負擔,很容易發生意外。最好是先靜下來,等血壓下降、心跳和緩、氣通、放屁後才喝常溫的水;而且要挺胸、縮小腹,一口一口慢慢喝。感冒、流感期間,不要激烈運動(因為可能導致肺炎),激烈運動後更不能喝冰水,因為容易刺激呼吸道及消化系統,有時也會讓腦血管突然收縮,出現胃痙攣、頭痛等不適症狀。
Q7. 拼命灌水會誘發過敏、血壓升高,真的嗎?真的
A7. 有些人以為水喝愈多愈好,尤其一到夏天,排汗量增加,怕中暑乃拼命灌水,真的有點危險。因為過多的水進入腸胃、容易造成胃擴張、胃下垂,再透過循環系統造成血液量增加,直接影響血壓升高;如果運動量太少,將使得身體內淹大水,一到晚上睡覺時間,頭放低,大部分多餘水分會集中到頭部,引起鼻腔黏膜腫脹,而產生鼻塞、打噴嚏等過敏症狀,而且容易嘴巴破、口乾舌燥,嚴重影響睡眠品質。青光眼患者平常每次喝水量不要超過200毫升,運動過後一定不要喝太多水,因為會造成眼睛的房水積太多水,使得眼壓急驟升高,看東西有水影的感覺,嚴重的話會失明。
Q8. 感覺口渴、口乾舌燥,一定是喝水不夠嗎?不一定
A8. 如果水喝得不夠,人體會缺水,血液的滲透壓會升高,就會感到口渴,此時必須及時補充水分。但是,口渴、口乾舌燥並不一定是喝水不夠,有可能是
(1)吃東西太鹹,長期睡眠不足、疲勞或緊張過度等影響唾液腺分泌;
(2)身體有糖尿病、高血壓、鼻塞用嘴巴呼吸等潛在的疾病;
(3)正在服用抗過敏、感冒藥、止瀉藥、高血壓藥等藥物的副作用。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台大名譽教授-江文章教授-撰文
台大分子醫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胡彤羽-網路編輯與審稿